發布時間2017-10-24 14:38:43
法門寺文化景區位于陜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東距西安市110千米,西距寶雞市90千米。始建于東漢末年恒靈年間,至今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圣地。2009年5月9日,法門寺文化景區建成對外開放。
法門寺文化景區,占地1300畝,由山門廣場、佛光大道、法門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眾多雕塑組成。
2014年10月11日,經中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嚴格評審,寶雞市法門寺佛文化景區榮獲國家5A級旅游景區稱號。
第27屆世界佛教徒聯誼會(The 27th World Fellowship of Buddhists )于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舉辦在中國寶雞法門寺舉行。這是“世佛聯”大會首次在中國內地舉辦。
為了科學開發佛教景區,保護文化旅游資源,將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璀璨文明介紹給往來游客,2006年5月,法門寺作為南北朝至清朝的遺址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由臺灣著名建筑設計大師李祖原先生主持設計,依托法門古寺而建,占地1300余畝的法門寺佛文化景區開工建設。
法門寺文化景區項目總規劃面積12.5平方公里,分為東區佛文化展示區與西區綜合服務區兩大板塊,整體區域規劃依托佛文化資源和地域文化資源為發展基礎。佛文化展示區,以佛家千年傳承之佛、法、僧“三寶”為總綱,依歷史地位而據,融天、地、人為體,將佛、法、僧三區成“品”字形布局。安奉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的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莊嚴肅穆、氣勢恢宏,供奉著世界唯一的釋迦牟尼佛真身指骨舍利,供僧俗四眾瞻禮朝拜的10萬人廣場象征著和諧安康、國泰民安的曠古盛世。以當代法門學研究和科技發展成果為基礎的法區,全面展現世界佛教兩千五百年、中國佛教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及唐代地宮珍寶之精華;以大唐法門寺瑰琳宮二十四院為藍本的僧區,再現唐代法門寺的壯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