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業實現創新發展 “會”當凌絕頂——長沙會展經濟十年回顧之2013年篇
會展呈現量質齊升好局面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長沙會展業在會展項目數量、展覽面積、展覽規模等‘量的拓展’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離‘質的飛躍’仍存在一定差距”,長沙會展辦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面對量多而質不高的囧境,2013年,長沙會展辦從行業永續發展的高度出發,堅持把服務項目建設、打牢產業基礎作為根本職能,在提升展會規模、改善展會品質、提高展會效益上下功夫,對各大場館服務體系進行強有力升級。從招展、辦展、撤展全流程,進行細化服務,保證參展商和觀眾及時了解展會動態,滿足其對參展的交通、餐飲、住宿、娛樂等需求,提升參展體驗好感。隨著服務水平的提升和辦展環境的優化,2013年長沙會展經濟呈現出量質齊升、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根據湖南國際會展中心、湖南省展覽館、長沙紅星國際會展中心三大場全年舉辦展會數據的統計顯示,2013年長沙共舉辦各類會展活動156場次,實現總展覽面積190.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萬平方米,1萬平米以上展會達67場次,2萬平米以上的展會達21場次。其中“2013中國(長沙)國際汽車博覽會”達6萬平方米,“第二屆中國(長沙)工程機械配套件博覽會”達6.7萬平方米,“2013長沙四季服裝會”達到8萬平方米。
湖南省會展協會會長榮麗萍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展覽規模的擴大,無疑為長沙經濟發展提供了不盡源泉。”資料顯示,2013年長沙會展吸引專業觀眾人數累計超過300萬人,比上年增加20萬人,僅省外專業觀眾就超過120萬人。其中專業觀眾2萬人以上的展會37場次,專業觀眾5萬人以上的展會18場次。“畜牧漁業暨飼料工業博覽會”、“廣告四新及傳媒展覽會”、“太陽能品牌產品博覽會”、“礦物寶石展”吸引專業觀眾更是達到6萬人次,“長沙年貨商品交易會”、“湖南汽車博覽會”、“中國廚師節”、“長沙服裝服飾博覽會”、“中部國際農博會”超過10萬人次,“香港時尚購物節”,“長沙圖書交易會”超過15萬人次。
隨著大量參展觀眾的到來,長沙會展的收益也明顯提升。2013年長沙僅三大場館各類展會實現成交金額392.3億元,比上年增加26億元,帶動旅游、購物、餐飲、住宿等消費達千億元。其中,2013中國(湖南)汽車展覽會,5天展期共銷售車輛近15000臺,銷售金額28億多元;首屆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場內交易達10億元;第五屆中國湖南畜牧漁業博覽會簽約交易3.8億元。時任長沙市貿促會會長陳再坤稱:“2013年是長沙會展產業轉變發展方向開局之年,也是長沙會展產業優勢集中爆發的一年,其為長沙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突出特色]
傳統展會不斷形成新規模
在轉變會展發展方向的同時,2013年長沙會展業繼續實施“內引外聯、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積極培育“金鷹節”、“農博會”、“車展”、“煙花節”等本土特色展會品牌,引進“長沙香港周暨香港時尚購物展”、中國(湖南)畜牧漁業暨飼料工業博覽會、全國“農校對接”洽談會、秋季全國高教儀器設備展示會等全國性展會,突出特色展會的價值培育和品牌推廣,使之引領長沙會展業跨越式發展,為新場館建設儲備項目、儲備資源。
記者了解到,2013年長沙相繼舉辦了第十屆中國(長沙)太陽能品牌產品博覽會、第20屆長沙圖書交易會、中國中西部(長沙)醫療器械展覽會、第十三屆湖南公共安全產品與技術博覽會、首屆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第五屆中國(長沙)節能科技產品交易博覽會、第二屆中國(長沙)工程機械配套件博覽會、2013長沙國際動漫游戲展、第七屆中國(湖南)國際食品博覽會、2013中國中部(湖南)國際農博會、第九屆湖南茶文化暨紫砂展、第九屆中國(長沙)國際汽車博覽會等大型展會活動。在以“車展”、“配博會”、“科交會”等為代表的傳統展會不斷形成新規模、新層次、新局面的同時,一批附加值高、發展潛力大的新興特色展會也逐漸興起。
據湖南省貿促會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洛華介紹,2013年長沙會展業以特色展會為突破點,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長沙)手機文化產業博覽會、湖南國際旅游節、長沙陽光娛樂節、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周、湖南網絡文化節、首屆長沙(國際)藝術品博覽會、首屆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等眾多文化產業展會活動,充分挖掘出了長沙會展產業的文化產業潛質,為會展業可持續發展積累后勁。
其中,首屆中國(長沙)手機文化產業博覽會是全國首次以“手機文化”為定位舉辦的博覽會,吸引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知名企業參與,200多位行業專家、10000余名專業觀眾、數以萬計的手機用戶齊聚長沙,成為當時國內規模最大、文化內容最豐富的手機文化產業展會;“湖南網絡文化節”圍繞“中國夢——湖南篇章”的主題,推出政務微博論壇、微電影大賽、漫畫創作大賽、幸福e家網絡親子秀等17項主題活動,吸引了近8000萬網民關注。而首屆長沙(國際)藝術品博覽會,在10000余平方米的展區面積里,匯集了130多家海內外畫廊和藝術公司及其藝術家的3500多件繪畫、書法、工藝品、陶瓷等當代藝術作品。除展覽外,還同步舉辦了“紅色之旅”書畫藝術作品展、文化藝術品拍賣會等活動,參觀者不僅能購買、欣賞藝術品,還能與來自海內外的藝術家、收藏家交流互動。
[深度融合]
吹響“湘品出湘”集結號
2013年,長沙會展業緊緊圍繞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個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積極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改革原來單一的會展產業發展模式,學習借鑒國際知名展會“展會+產業”的運作模式,形成了“產業會展”理念,在推動會展產業轉型上獲得了新成效、新突破。“會展除了對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以外,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對新產業的催生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重要”,李洛華表示,要充分發揮會展引領產業發展、促進整個產業新技術普及和推廣的“導航器”作用。
資料顯示,2013年舉辦的首屆“隆平國際論壇”形成了“芙蓉共識”,啟動了“隆平新區、種業硅谷”招商推薦會,招商項目涵蓋了基礎設施、科研平臺、電子商務、都市工業等多個門類,包括濱河路及相關商業金融和居住用地、“一館三中心”項目(隆平水稻博物館、國際種業交易中心、隆平國際會展中心、水稻分子育種技術中心)等18個招商項目,總投資額達500億元。對構建國際種業權威的學術交流平臺,為國際種業發展提供全面、科學、權威的學術理論、科研成果、資訊支持,促進國際種業間的合作與發展,營造國際種業科研、資源合作與共享的最佳環境作出了重要貢獻。
而于2013年9月底在長沙紅星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2013湖南名優特產博覽會”,以“湘品出湘”為主題,打造廠家與經銷商、經濟和文化相結合的交流交易“一站式”服務平臺,吸引了來自全國368家企業展出了酒類、綠色食品、副食品、手工藝品、禮品、茶葉等上萬種名優特產。據展會負責人介紹,本屆展會參觀人次達到30000余人次,專業觀眾人數1200余人,現場成交金額1.12億元,意向性合同簽約3億多元,吹響了“湘品出湘”全國巡展的集結號,也為長沙乃至湖南的特色傳統食品、手工藝品等企業以及湖湘文化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展示平臺和發展空間。湖南省原副省長唐之享稱:“通過湖湘名優特產業與會展的深度融合,不僅為長沙乃至湖南會展行業提供了新的展會品牌,更利于傳統產業借助會展平臺實現新的發展。”
不可置疑,2013年是長沙會展經濟以新方式獲得新發展的一年,也是長沙會展業開創“產業會展”理念,形成會展產業發展新合力的一年。然而在這一年中,長沙會展產業政策指導和扶持會展企業主體的促進措施依舊乏力,長沙市GDP排在全國省會城市第7位,而會展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僅為400萬元,不及沿海一個縣(市),無力扶持本土品牌做大做強,在宣傳推介、形象展示、龍頭企業引進等方面明顯投入不足。但隨著《湖南省會展業發展規劃(2013—2020)》的發布,長沙被定位于全國一流的會展城市,長沙會展業正以嶄新的姿態打造屬于自己的特色展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