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 ”誰說面對面的經濟過時了
互聯網+時代,一部手機就可以找到無數商家,選擇商品,選擇賣家,選擇支付方式,甚至都不需要用信用卡。
在這么一個幾乎不需要面對面的時代,我們只需要面對屏幕,動動手指,然后苦苦等著我們最渴望見到的快遞員即可。盡管見面的頻次很高,你依然不記得快遞員的臉。
如果有愿力,城市里各種職業中,快遞員的愿力值一定會排進前十。
就像是談戀愛。面對面的生意經永遠不過時,會展經濟更是如此。
五、六月的西安,是最美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四月,曲江會展剛剛圓滿承接1天兩場千人宴會的中國神州數碼合作伙伴大會。
五月,便是數個醫學年會,五一車展強勢激增小長假消費。端午,曲漫引爆西安二次元經濟,機器人嘉年華集聚端午節10萬+親子圈。
六月,曲江會展迎來中西部盛會絲博會。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總投資額57.18億美元;簽訂國內聯合項目合同總投資額13612.36億元;高新技術成果交易合同額114.80億元。
要知道,2016年西安的GDP是6257.18億元。
這,便是很多人覺得過了時的會展經濟。
1851年5月,第一屆世博會(萬國工業博覽會)舉辦至今,面對面的會展業雖面臨轉型,但仍然魅力不減,貌美如花。
追趕超越的西安即將迎來大物流、大中心、大絲路等眾多機遇疊加的黃金大時代,誰能保證不會是西安的大會展時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