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展經濟復蘇,還需向國際化、品牌化、數字化邁進
近期,各地展會陸續舉辦,從2023中國建博會、北京美博會到深圳跨境電商展CCBEC等等。展會信息密集更新,線下活動迅速升溫,會展經濟呈現復蘇態勢,過去積累的市場需求得以釋放。
事實上,對于產業界而言,會展不僅有助于促進技術層面的交流溝通和跨界融合,更能夠鞏固和拓展市場渠道,對于帶動消費、提振行業信心更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畢竟產品和服務還是要“眼見為實”。正因如此,面對“出海搶訂單”的客觀需要,業界都非常重視正在恢復的各類展會,特別是國際展會,希望借此廣交朋友,拓寬渠道。而對于海外客戶而言,國際展會也是觀察中國企業和中國制造的重要窗口之一,更是重要的產品和服務試溫渠道之一。
正因如此,我國會展業得到了快速復蘇。天眼查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我國新增會展相關企業約6.8萬家,其中2月的前10天,共新增注冊企業約1.98萬家,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10.6%。不過,當國際會展重新復蘇后,當下不論是國際市場結構還是外部技術水平、競爭對手情況等,與3年前還是有所不同,甚至在有的細分行業領域變化頗大。如果還是遵循舊有的辦展思路和招商方式,顯然無法適配2023年的市場環境。
也就是說,當會展經濟復蘇后,不論是會展的主辦方承辦方,還是參展企業,都要正視外部市場環境正在發生的變化。對于這樣的變化,會展方和企業方都要積極應對有所創新,在辦展和參展上要突出特色,顯示出競爭力,向國際化、品牌化、數字化方向進一步發展。而在參會之后,不論效益如何,都要及時分析展會情況,以對國際市場當下情況和未來趨勢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及時調整企業戰略,有針對性地提升自身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
另外,會展經濟一直存在“展強會弱”的情況,即參展規模不小層級不低,但是與之相對應的高水平會議和高端論壇卻有待進一步提升。事實上,在會議和論壇上的思維碰撞,對于企業探究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頗具意義。而如何在會展經濟復蘇的同時提升會議和論壇的水平,有待相關方面進一步探索。
來源:去展網 2023-3-13 10:35
免責聲明:
該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該文章來源于網絡,與本站無關。該文章內容的完整性,及時性及真實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