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國內大規模、有影響力的展會那么少?
會展業作為新興服務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我國會展業發展的歷史較短,還處在探索及積累經驗的時期,因此依然面臨著許多短時間無法規范的行業問題。
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會展“小、散、亂”。我國組展商數量繁多,大大小小展會也很多,但其中許多展覽的規模都在1萬平方米以下,而且影響力很小,展覽會的效果也不佳。
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地方展覽場館的建設并沒有認真考慮市場需求,以為只要有了高規格、大規模的展覽場館,就能興辦高質量的展覽,就能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其實,場館本身只是一種條件,并不能自動創造市場。
展館建設過多、過快,不僅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還會導致展館經營市場的惡性競爭。過度競爭使得許多的公司和機構把大部分資金和精力都放在了拉參展商的環節上,而不重視對展覽專業觀眾的組織和對參展客商的服務,導致展覽效果大打折扣,自然也很難贏得好口碑。
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許多展會主辦方和承辦方缺乏品牌意識,沒有對自身舉辦的會展作長遠的規劃以及有效的管理,導致無法長效、規范地達成規模效益。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最后卻還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因此正視市場需求、樹立品牌意識、規范會展舉辦前后的各個環節是成就一次好展會的必要因素,這期間還需要不斷的反思、總結經驗,才能創造出像世界互聯網大會這樣有規模經濟和國際影響力的精品。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