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聚:如何利用新技術提升展會智能化?
“一項技術必須具備持續價值以及推廣價值,才能擁有較長的生命周期和頑強的生命力,否則就會變成一個噱頭。”在近日舉行的2018中國會展創新者大會上,上海圖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楊進行了題為“人工智能技術與會展智能化”的分享,介紹了各種新技術在展會中的應用,清晰的呈現了技術如何提升展會智能化服務和用戶體驗。
“我們是技術公司,我們關注的是一項技術在會展行業中的應用,以及該項技術及其應用能夠為客戶產生的持續價值。一項技術必須具備持續價值以及推廣價值,才能擁有較長的生命周期和頑強的生命力,否則就會變成一個噱頭。”在對目前會展業廣泛應用的室內定位技術,例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做了詳細解讀后,張楊認為“技術一定要有商業模式,只靠場館方和主辦方掏錢是不長久的。”
張楊表示,所有的人工智能技術,想產生價值的話,無非要三個點做突破:一是給參展商和觀眾帶來新體驗,以此產生黏性,使其明年再來參展參會,或是讓他付更高的溢價。二是新互動,包括觀眾之間的互動、觀眾和展位之間的互動、展位之間的互動等。三是新應用,通過技術把原來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
張揚認為,應用在會展業的核心技術,一定要解決五大核心痛點:一是怎么快速精準收集名片,二是怎么延長觀眾的有效參觀時間,三是怎么讓大家多交流,四是怎么提高展會的性價比,五是如何通過新體驗減輕觀眾疲憊感。為了進一步闡述數字化給會展行業帶來的變革以及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張揚詳細介紹了目前在會展業獲得廣泛運用的幾項新技術。
一是AR導航。張揚介紹,做AR導航必須解決入口問題,現在很多會展企業把導航放在APP或者公眾號里面,但是這樣還是會有很多觀眾不知道入口或是覺得麻煩,而智能標識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主辦方通過粘貼二維碼并在旁邊加提示語的方式,讓智能標識變成隨手可得,很好地解決了入口的問題。此外還有商業模式的問題,在做地圖時可以讓有付費意愿的參展方在其中投放廣告,既解決了費用問題,也為參展商做了宣傳。“技術一定要配合適的入口、合適的商業模式才有生命力,否則它就變為了噱頭。”
二是位置分享,張楊認為目前會展企業對這一項技術的應用還不夠重視。為什么做位置分享?張楊表示,“當觀眾要花很多時間問路找人,那就縮短了他們參觀展會的時間。怎么能方便找人,這就是位置共享要解決的問題。把它分享到微信上,還能帶來二次傳播的作用,建議會展企業嘗試這種方式。”
三是智能互動,這個比較適合一些專業性的展會。例如利用定位標簽和觀眾信息做綁定,然后追蹤軌跡,了解到來了哪些人,這些人參觀了哪些展位等等信息。至于是否要輸出這些信息,是主辦方商業化的選擇,但是就技術而言,首先要做到的是能夠讓參展商方便收集觀眾的名片信息,這是很重要的要點。
四是導航機器人,張揚認為目前這種應用還不適合用于展會中,因為人流量過多會導致機器人定位和導航失靈。但是,機器人可以增加觀眾的停留時間,因此建議以租賃為主,會展中心購入并出租給需要的參展商或主辦方。
五是場館內位置社交,這個概念起源于美國,主要專注于小范圍內的陌生人社交。張楊認為可以把這種技術運用到會展業,尤其是B2B的展會,幫助參展商尋找合作伙伴或者潛在客戶。
六是智能找車,建議會展場館方嘗試。通過輸入車牌號去找車對觀眾來說是很便利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參展意愿。
七是場館位置服務,核心目的是為了延長有效的參觀時間。“在參觀會場中有兩個時間是無效的,上廁所和吃飯。觀眾花在這上面的時間越長,例如尋找餐廳、排隊等,那他參觀展會的有效時間就越少。”張揚建議場館和主辦方在這方面做嘗試,延長觀眾的有效參觀時間。
張楊最后總結道,“室內地圖技術是會展智能化的資源。會展屬于體驗式的經濟,不管線上對線下沖擊再大,但觀眾想要體驗一項產品或者技術,體驗和合作伙伴面對面交談,都必須通過線下展會才能完成,所以我很看好會展行業。”(陳銘)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