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珠寶展: 珠寶業從“粗放”走向“精銳”
大漠中清脆作響的的玉石、圓明園十二生肖的藝術再現、重約800斤的鎮館之寶“五谷豐登”高達1米……11月9日至13日,2017中國國際珠寶展(簡稱中國珠寶展)在北京舉辦,各類奇珍異寶亮相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該展不光匯聚了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還特設十二生肖文化展、GAC獨立首飾設計師聯展、“天工獎”獲獎作品展、“匠心杯”琥珀雕刻設計大賽獲獎作品展等專題展區,全面展示了我國珠寶玉石產品在文化、工藝、設計等方面的創新成果。
打造行業國際交流平臺
本屆珠寶展展覽面積5萬平方米,2500多個展位,吸引了斯里蘭卡、泰國、意大利、瑞士、美國、俄羅斯等2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家展商參展。據介紹,本屆展覽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展商超400家,占整個展商比例的36%。
意大利珠寶器械展團、韓國展團、澳大利亞展團、礦物晶體展團、泰國展團、斯里蘭卡展團、ICA國際彩色寶石展團、波蘭國家展團、國際精品珠寶館等共同構筑一個國際交流貿易平臺。而作為企業對外展示品牌形象和行業交流溝通的行業盛會,菜百、老鳳祥、周大生等優秀品牌一眾亮相。
與此同時,為了有效交流與合作,本屆展會開設豐富多彩的講座和論壇,如2017中國國際珠寶首飾學術交流會、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天工獎”評選、青寶會2018發展計劃座談會、十二生肖文化研討會、中寶協白銀分會成立大會、2017第二屆“天工精制”國際珠寶首飾作品大獎賽頒獎典禮等活動,
傳統文化成為一大亮點
在珠寶展上,記者看到大片黃沙赫然出現在展館中央,成排的玉石懸掛于空中,薄厚不一,大小各異。參展觀眾通過按鈕可以聽到玉石相撞發出的清脆響聲。此外,本次展覽上還展出了中國傳統珠寶技藝打造的多件珍品。
據介紹,為響應國家振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及工藝的號召,本次珠寶展組委會開創了十二生肖文化展區。在該區,記者看到,以圓明園遺失文物十二生肖獸首為創作理念的玉石藝術品,傳統與現代藝術的跨界融合讓古樸的玉石展現不同美感,而以生肖元素為創作理念的珠寶黃金更是光彩奪目。
十二生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符號,凝聚和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和精神力量,在文化傳承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十二生肖文化展項目策劃人王晨旭表示,“在中華民族的傳統中,生肖文化最具典型性,本次展會就是試圖用珠寶的語言去詮釋這一文化。”
除了十二生肖珠寶文化展之外,中國玉雕工藝最高獎“天工獎”獲獎作品也在本次展會上集中亮相。中國是一個有著數千年玉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玉雕技藝的發展是中國文化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新工具的出現和應用,使得中國的現代玉雕得到了空前的繁榮發展。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專業人士表示,面對新的市場需求,珠寶行業正在從粗放增長型的制造業,向著匯集前沿科技和新銳設計的“孵化池”發展。設計的思潮在持續涌現,科技創新的力量也在不斷加強,傳統的元素不斷被應用。
本次展會展現了珠寶首飾行業的新生機,匯聚了眾多國內外知名品牌,是中國珠寶首飾行業進行國際貿易交流的大舞臺。
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