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六十年的 “變”與“不變”
素有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之稱的廣交會,歷時整整一個甲子從未間斷,成為展示“中國制造”“中國品牌”“中國實力”的重要窗口。從歷時20天、于11月4日正式閉幕的第122屆廣交會傳來的訊息,我們看到了歷經60年風雨的廣交會的“變”與“不變”,也從中看到中國外貿形勢呈現的新特點、新變化。
“花甲”廣交會的“變”與“不變”
創辦于1957年春天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周恩來總理親定展會名簡稱“廣交會”),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從沒改變,至今已舉辦122屆。目前,它已經發展成為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齊全、到會境外采購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的“中國第一展”和世界第一大貿易盛會。
60年間,廣交會經受各種嚴峻考驗的從未中斷,是一部濃縮的新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史。
廣交會在新中國建立初期面臨西方國家“經濟封鎖,貨物禁運”的局面下誕生,成為我國打破封鎖和禁運、對外開展經貿活動的唯一渠道和國家外匯的主要來源,是展現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窗口。改革開放,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它成為我國拓展對外交往、深入融入世界市場體系、推動我國外貿體制改革、幫助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重要平臺。廣交會的發展歷程,就是中國經濟建設、改革開放歷程的見證和縮影,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晴雨表”和風向標。
隨著時代的變遷,廣交會在不變中也有了新變化。
從2007年4月的第101屆起,廣交會由“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增加進口功能,由單一出口平臺變為進出口貿易雙向促進平臺,并以此為依托,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以及商檢、保險、運輸、廣告、咨詢等業務活動。而且,在貿易方式上開始變得靈活多樣。除傳統的看樣成交外,還舉辦網上交易會,大大拓展了廣交會的展覽展示和交易功能。
截至目前,122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約12937億美元,累計到會境外采購商約822萬人次。目前,每屆廣交會展覽規模達118萬平方米,境內外參展企業超過2.4萬家,2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萬名境外采購商與會,出口交易規模超過300億美元。這不僅讓廣州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而且廣交會持續不間斷的舉辦,讓境外客商親身感受到中國市場產品品類不斷豐富、質量不斷提升,共享中國發展的紅利,并見證中國對外開放不斷加深和市場不斷繁榮、社會不斷進步。
廣交會的新使命與新舉措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走過60年風雨歷程的廣交會,忠實履行著讓世界了解中國,助中國走向世界的歷史使命,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積極貢獻得到充分肯定。新的歷史時期,尤其是中國進入新時代的當下,肩負著新的使命。
對此,廣交會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平臺和窗口,要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和商務模式,持續提升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信息化水平,建設“智慧廣交會”和“綠色廣交會”,積極推進從出口貿易單一功能平臺向結識客戶、展示洽談、行業交流、信息發布、產品推介等綜合功能平臺轉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更高層次上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進一步鞏固我國外貿回穩向好勢頭、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作出新貢獻。為此,需要努力營造公平開放、高效便捷、安全和諧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充分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創新發展、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等重大機遇,進一步與外商密切溝通、務實合作,開拓對外開放新局面。
從剛剛閉幕的第122屆廣交會來看,這一要求取得初步成效。數據顯示,本屆廣交會到會境外采購商191950人,實現連續3屆增長,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采購商報到84445人,同比增長3.48%。同時,境內外參展企業達25049家,實現連續4屆增長,其中出口展區按16大類商品設置51個展區,展位總數59483個,參展企業24429家;進口展區展覽總面積2萬平方米,共設6個產品區,展位總數983個,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620家企業參展。
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徐兵說,本屆大會匯聚全國約2.5萬家企業的超過16萬種商品,集中展現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智造”和“中國品牌”的競爭實力。廣大參展企業堅持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著力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標準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的境內外龍頭企業攜帶最新產品參展,智能化、品牌化、高端化、定制化和綠色低碳產品成為新潮流,累計出口成交1986.52億元人民幣(折合301.6億美元),比2016年秋交會(同比,下同)增長8.2%。其中,品牌展區共成交108億美元,增長13.6%,占總成交額的35.8%;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成交93.7億美元,增長13.6%,占總成交額的31.1%。他說,越來越多的參展企業在鞏固傳統出口市場的同時,積極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針對沿線國家市場特點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到沿線國家建設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和營銷渠道,發展符合當地產業升級需求的產業集群,有力促進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暢通和互利共贏發展,這正是抓住了對外開放的重點,從而發掘新的增長潛力,形成新的增長動能。
值得欣喜的是,本屆廣交會首次推出大數據看板,為參展客商與會提供數據參考,并為供采雙方的有效互動提供大數據支持。同時,優化展商展品查詢系統,繼續做好“品牌櫥窗”,升級廣交會官網及手機APP功能,優化采購商信息智能采集和辦證功能,尤其是采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信息比對核驗,進一步實現廣交會營銷創新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務便利化。這是廣交會利用新技術、跟上新潮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新成果,使服務客商能力和水平不斷提升。
突出扶貧功能是本屆廣交會的一大亮點。徐兵介紹,本屆廣交會免收貧困地區參展企業展位費,涉及全國839個貧困縣和商務部對口支援的江西省全南縣的參展企業537家,展位數量887個。同時,增設貧困地區特色產品展區,展位規模197個,同樣免收展位費。這一政策安排將持續到2020年的第128屆止,以助力扶貧攻堅戰略的實施,共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加油,這是廣交會服務大局、承擔新使命、融入新時代的具體舉措。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