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博覽會促進沿線國家貿易暢通
為期4天的2017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簡稱海絲博覽會)9月24日在廣東東莞落幕。展會期間,入場的專業買家3.1萬人次,同比增長10.7%。累計入場25.1萬人次,比去年增長5.5%。博覽會期間共達成簽約項目758個,簽約金額2190億元,同比增長5.9%。
自從2014年舉辦第一屆以來,今年海絲博覽會已是第四屆。隨著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展會得到了越來越多沿線及相關國家的認同、肯定和參與。海絲博覽會作為“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促進與沿線國家產業合作”的助推器,作用越來越凸顯。
國際認同度日漸提升
今年海絲博覽會共有79個國家和地區參展,其中,56個國家和地區到會設展,比去年增加4個。其中,伊朗、俄羅斯和羅馬尼亞均為首次設立國家館。海絲博覽會秘書長、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廣東省口岸辦主任吳軍表示,這表明秘書處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十分密切,并且有逐步上升的趨勢,也表明海絲沿線國家對海絲博覽會的認同度日漸提高。
南非夸納省貿易投資促進署執行總監LesterBouah在接受記者訪時表示,通過海絲博覽會,中國買家對南非產品的特點與品質有了實際的接觸和了解。LesterBouah認為,在海絲博覽會的帶動下,中南雙方已經找到了相互貿易和投資的方式和途徑。
國際上對海絲博覽會認同提高的另一個表現是,參展國家的參展規模日漸擴大。以越南為例,中國東盟農資商會副會長孫巖告訴記者,越南從2015年開始參加海絲博覽會,第一次是33家企業參加,第二次則有66家企業參加,到今年更是猛增到130家。參展企業數量的成倍增加,表明海外國家和企業對海絲博覽會的認同。
吳軍表示,他在與羅馬尼亞、伊朗等國家的企業交流時發現,這些國家的企業以前由于缺乏渠道,一般都是通過中國香港轉口,再將貨物賣到中國內地。而現在,他們希望能夠通過海絲博覽會這個平臺,直接進入中國市場。
成為重要經貿合作平臺
來自橫瀝的艾尼索實業已是連續第四年參加海絲博覽會,依靠海絲博覽會,這家企業接到來自東南亞、中東等地的大批訂單。在今年海絲博覽會上,該公司新開發的大批昆侖玉手表受到了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采購商的青睞。公司董事長余湖北告訴記者,已經和兩個海絲沿線國家的采購商進行了初步洽談,準備采取特許經營的模式,開發這2個國家的市場。
海絲博覽會已經成為企業重要的經貿合作平臺。得益于海絲博覽會的連續舉辦,東莞與海絲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日趨頻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東莞市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965億元,同比增長27.7%,其中出口599.5億元,同比增長37.7%;進口365.5億元,同比增長14.2%。“一帶一路”市場已經超越歐盟和日本,成為東莞第三大出口市場。
海絲博覽會執行秘書長陳仲球表示,海絲博覽會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策溝通和貿易暢通。為了幫助參展企業利用海絲博覽會這個平臺開拓市場,組委會秘書處安排專人“一對一”跟進境內外各大商協會及重點采購商,簽訂招商合作協議,完善采購商網絡登記注冊。
為幫助采購商和參展商對接,今年組委會還在現場配套舉辦了15場相關活動,包括品牌企業優質產品購銷對接會、“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工程成套項目交流會、首屆廣東國際休閑旅游論壇等活動,為參展的境外企業和嘉賓,提供更多更好的對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