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大咖暢談文創經
即便22日還是工作日,文創展會也已吸引了眾多市民的關注和到場參觀,在流連于現場豐富多樣的會展品之余,也對文創產品開發產生了好奇。為此,時報邀請了4位來參加會展的文創大咖,分享文創產品開發中的困境與經驗,并通過“濱海發布”微博進行了現場直播。這一活動獲得了24萬次播放量,話題也被閱覽近50萬次。傳統文化藝術的開發既是時下的熱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年畫是比較民俗的東西,如何讓現在的年輕人喜歡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天津楊柳青畫社市場開發部經理李潔介紹說,畫社在開發文創產品中,主要是深入挖掘文化的內涵并把它表達出來,“不只是形象,包括楊柳青年畫的逸聞軼事,我們會做重點深入挖掘,讓古代智慧的元素走進現代人的生活”。
楊柳青畫社提供了傳統文化的發展方向,而來自阿拉善盟文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工業設計師原野則分享了團隊挖掘地域文化魅力的技巧。“我們團隊都不是當地土生土長的人,我們挖掘的時候就是真正走進他們的生活,通過他們的生活狀態,特別是節日去了解當地的特色。”原野介紹說,團隊還善于利用當地博物館、圖書館等資料庫,“尤其是圖書館,我們在那待了一周,一本一本地翻他們的資料,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發現真正的地域文化魅力”。
“北京·前門”是國內首個非遺產業平臺,在對傳統文化挖掘中,他們選擇的是“做綜合體”的形式。“我們志在打造多方參與的非遺產業平臺,由工藝美術、會展博覽、文化演藝、文化餐飲、非遺課堂等多個內容組成。”永新華韻市場會展經理閆偉東介紹說,通過前門生態化的形式,讓人們感受到多樣體驗。
能夠打通不同文化的,還有IP這一時下熱點話題。“IP一定是跨界的,它能打通影視、音樂、教育、體育等方方面面,IP是我們的核心,然后通過產品去服務某個社群,因為社群比較多,所以產品就比較多,也通過IP,實現對社群的跨界服務。”魚塢(天津)眾創空間創始人姜一介紹說。
掃描二維碼,關注會展天下,獲取更多新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