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二線城市享受消費升級、五六線城市爆發二孩紅利的背景下,商家、投資者紛紛掘金孕嬰童藍海。
7月19日,第17屆CBME中國孕嬰童展、童裝展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今年的CBME中國吸引了2662家展商,包括貝親、巴拉巴拉、Britax、迪士尼、hape、好孩子、惠氏、美贊臣等3952個來自全球的知名品牌攜新品到展會平臺尋找合作機會。
7月19日,第17屆CBME中國孕嬰童展、童裝展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拉開帷幕,共有2600余家展商的近4000個品牌在展會上亮相。新華社 圖
尼爾森最新調查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達到兩年來的峰值,以90后為代表的新生代消費者對新品和消費升級意愿強烈。當這批消費者逐漸成為童裝市場的消費主力后,母嬰行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
同期發布的《2017CBME中國孕嬰童產業調查報告》也顯示,73%的母嬰企業對未來中國市場很有信心,86%的母嬰企業預期增長,66%的企業預期增長20%以上。
報告同時顯示,52%的品牌商認為需更加注重品質和消費者需求。而且,無論是零售商,還是品牌商、代理商,都認為創新能力是決定一個品牌實力的關鍵因素,這也是他們首次就“創新能力”的重要性達成共識。
另外,不少母嬰品牌也積極布局細分領域。根據《2017CBME中國孕嬰童產業調查報告》發布的調查結果,45%的品牌認為應更加專注細分市場。
原來的母嬰概念也擴展到孕、嬰、童,從參展商的展品也很容易看出,僅“童”這一個概念,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年齡段的需求,拓展出各種可能性。
除了年齡等硬性指標的區分,許多品牌也瞄準細分領域,挖掘親子娛樂和家庭育兒消費等新場景。如蘇寧紅孩子就先后開設了兒童樂園、嬰幼兒SPA館等具體場景類服務。同時,它以體驗、游樂為主的店面模式,聚焦了母嬰企業在體驗與服務方面的創新,還于2017年5月推出首檔自制親子綜藝直播節目《酷跑吧紅孩子》。
除了純母嬰品牌之外,澎湃新聞記者還留意到,展會上越來越多地出現跨界孕嬰童行業的傳統企業身影。
百麗國際旗下的天美意、Tata等品牌在4年前開始涉足童裝、童鞋領域,主要以入駐商場形式尋求加盟。在展會現場,百麗的兩個展臺不斷有來自山東、湖南等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前來詢問合作方式。
傳統家紡品牌羅萊家紡也在近些年將觸角伸向孕嬰童行業。其現場品牌事業部負責人徐成勇向澎湃新聞介紹,此前羅萊一直有母嬰方面的產品線,但是品種比較少,而且只是歸在羅萊整個大品牌下面,不是單獨的部門。“但是近年來看到母嬰市場發展迅猛,我們就把這一塊單獨成立了一個事業部,叫羅萊兒童。”這名負責人說道。
傳統品牌進入母嬰市場必定要經過摸索的階段。以羅萊為例,其剛開始按照傳統家紡的經營模式,開了一批母嬰專賣店后,發現“很難活下來”,后來不斷豐富產品線,滿足了床品之外的產品,如母嬰服飾、家裝軟飾等,做成體驗型的家居館,滿足母嬰消費者的多元需求。在商場中的柜臺也從羅萊的綜合柜中撤出,做獨立的羅萊兒童專柜,設置在嬰童用品樓層。經過一系列調整,銷量增長效應逐漸顯現。
徐成勇還向澎湃新聞表示,不同于傳統的零售業,母嬰行業整體向好,且利潤比較可觀。首先,他認為,現在85后、90后的一批新媽媽消費觀念改變,非常舍得為孩子花錢,這就在需求端有了保障;另外,就童裝這一個品類來講,其不同于一般時裝,由于對于款式迭代敏感度較低,更新換代可以慢一些,這樣庫存積壓的風險就更小,毛利率也更高。
但他也表示,現在行業內競爭還是激烈,“大童的服裝基本已經飽和了,小童的還有拓展的余地。”
本屆CBME中國孕嬰童展的主辦方博聞中國董事總經理馬穎對于行業前景也非常看好,并鼓勵商家挖掘需求。她向澎湃新聞表示:“中國消費者在孩子身上舍得花錢,行業大勢一定是好的。母嬰行業已經得到很多投資界關注,行業在往前推進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激烈的競爭,這是很自然的,對于消費者是好事情,對于商家,不管它是本身產品設計制造,還是做零售,都要不斷去挖掘一些新需求,使得自己的業務呈現出特色,才能夠引領持續的增長。”